內容目錄
Toggle肌膚保養從日常清潔開始
很多人談保養,第一個想到的是精華液、乳霜、面膜,卻忽略了「清潔才是保養的第一步」。一旦清潔不當,不僅會殘留髒污,還可能破壞角質層與皮膚屏障,讓後續的保養效果大打折扣。
要做到真正的「清潔」,需要從三個角度來檢視:水質的影響、成分的選擇、界面活性劑的特性。這篇文章會帶你全面解析清潔與保養的關鍵科學。

水質與清潔感受的關係
軟水與硬水的差別
水質是影響洗沐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在硬水地區(鈣、鎂離子含量高),皂基等傳統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容易與 Ca²⁺、Mg²⁺ 結合形成皂垢,不僅降低清潔力,還可能在皮膚與頭髮上形成殘留,使觸感粗糙、失去光澤。
- 軟水:礦物質含量低,沖洗後感覺滑順,日本大部分地區屬於此類。
- 硬水:礦物質含量高,與皂基結合易形成皂垢,沖洗後皮膚易有澀感,台灣大部分地區屬於中硬水到硬水。
水質對肌膚清潔的影響
- 在硬水地區,肥皂類產品更容易產生皂垢,減弱清潔效果並增加皮膚負擔。
- 軟水雖能減少皂垢生成,但若搭配高清潔力產品,也可能過度去油,造成乾燥與緊繃感。
不同水質下的清潔建議
- 硬水地區:選擇具抗硬水特性的界面活性劑,例如氨基酸系、甜菜鹼系。Refer to Surfactants of Amino Acids
- 軟水地區:可以多樣化選擇,但仍須注意成分溫和度與pH值。

讀懂產品成分,為肌膚把關
為什麼要會看成分表
清潔產品或保養品在包裝上的行銷標語可能很吸引人,但真正決定產品安全、清潔力、保濕度與使用感的是成分組合與比例。
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規定,含量高於1%的成分必須依含量由高到低排列,低於1%的成分可不按順序。了解成分,可以幫助你快速判斷產品的核心成分與濃度,找到適合自己的肌膚狀態與需求的產品。
化粧品成分查詢工具
單一資料庫的評分標準可能偶有偏差,建議可交叉查詢多個資料庫。
擔心自己在使用的商品是否含有禁限用成分的台灣朋友,可以利用食藥署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-整合查詢服務進行查詢,為自己的健康把關以避免不肖廠商為了利益添加禁用的成分。
這是許多人習慣使用的查詢平台,提供化粧品單一成分及商品全成分查詢,只要輸入欲查詢的成分或商品名稱,即能獲得商品的中英文名稱對照,同時也可以參考各成分致粉刺、刺激度和安全度等評比指標,大體來說是一個簡單、親民好上手的中文查詢平台。不過偶會有資訊不正確的情況,使用時建議同步查閱其他資料庫進行交叉比對。

EWG全名為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,以科學佐證做為每位消費者的後盾,幫助人們快速了解化粧品當中的真實成分,消費者只要在資料庫內輸入商品成分進行查詢,即可獲得成分分析,最令人激賞的功能莫過於EWG採用紅綠燈(綠、黃、紅三色)指標,讓人一目了然,相當平易近人。
這是由美國個人護理商品協會(PCPC)所贊助成立,消費者只要輕鬆輸入成分的名稱,就能夠查閱詳細的成分介紹、用途、安全性報告以及相關的研究資料相當便利,而且網站持續更新最新資料,等同幫助消費者的安全把關。
喜歡日系化粧品的朋友們,不要錯過這個網站!在這裡,可以查詢日本化粧品、醫藥外部品添加物名稱、原料,包括原料名稱、廠商、HLB值等都能夠在上頭找到詳細的資料,絕對是想進一步了解日系化粧品成分的必查網站。

氨基酸系界面活性劑深入解析
界面活性劑是什麼
界面活性劑是清潔產品的靈魂,能讓油脂與水結合並帶走髒污。依化學性質可分為:
- 陰離子型:清潔力與去油能力強,泡沫豐富,是洗髮精、沐浴乳中最常見的主清潔劑。(e.g. Sodium Lauryl Sulfate, SLS、Sodium Laureth Sulfate, SLES)
- 陽離子型:常用於護髮素、潤絲精,具柔順功能,非主要清潔成分。
- 非離子型:溫和、不易受水質影響,多用於嬰兒與敏感肌產品。(e.g. Decyl Glucoside、Lauryl Glucoside)
- 兩性型:溫和清潔、泡沫穩定、抗靜電與調理效果。常與陰離子型搭配,適合敏感肌與中性肌膚。(e.g. Cocamidopropyl Betaine, CAPB、Lauramidopropyl Betaine)
氨基酸界面活性劑的特點
氨基酸系界面活性劑有別於石化來源的界面活性劑,其來源天然(如椰子油、植物油,e.g. Sodium Lauroyl Methylaminopropionate、Disodium Cocoyl Glutamate),與肌膚弱酸性接近,具以下優點:
- 親膚性高,溫和、低刺激性,適合長期使用
- 泡沫細緻,潔力適中,減少清潔後乾澀感
- 抗硬水效果好,分解度高,環境友好

綜合建議
清潔不只是日常動作,它與保養的成敗息息相關。當你能掌握水質差異、讀懂成分、選對界面活性劑,就能在洗臉、洗髮、沐浴的每一天,為肌膚築起穩固的健康基礎。
根據膚質選擇
- 乾性/敏感肌:優先選擇氨基酸系或兩性界面活性劑,避免強鹼性皂基。
- 油性肌:可混合氨基酸系與部分陰離子型成分,提升去油力。
- 定期檢視產品成分是否符合肌膚狀況變化。
根據水質調整
- 硬水地區:防皂垢,選擇抗硬水界面活性劑。
- 軟水地區:注意控制清潔力,避免過度去油。
正確清潔習慣
- 水溫不宜過高,以避免肌膚保護屏障過度流失。
- 洗後迅速補水與保濕。
是的。硬水中的鈣、鎂離子容易與肥皂或某些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反應生成皂垢,造成沖洗後殘留、澀感甚至毛孔阻塞,因此在硬水地區可選擇氨基酸系、甜菜鹼系等抗硬水成分
軟水雖然不容易產生皂垢,但搭配高清潔力產品時,仍可能過度去除皮脂膜,導致乾燥與敏感。建議避免高清潔力產品,並搭配保濕程序
「無添加」通常指未添加特定爭議成分(e.g. Paraben…),但不代表產品一定溫和或適合所有人。建議搭配成分查詢工具(e.g. CosDNA、EWG Database…)進行確認
氨基酸系界面活性劑溫和、低刺激,特別適合乾性與敏感肌,但對於油性肌來說,單獨使用可能清潔力略顯不足,建議可與部分陰離子型成分搭配
可從成分表中觀察主要界面活性劑類型,氨基酸系(e.g. Disodium Cocoyl Glutamate)、兩性型(e.g. Lauramidopropyl Betaine)多數情況下屬於溫和選擇;並注意pH值是否接近皮膚弱酸性
探索更多來自 黑川先生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