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Toggle我的創業故事
從代理商品開始,踏出創業第一步
許多人的創業,是從一個夢開始;而我的創業,起點則是想要幫家族公司找到新商業模式的機會。
在創立「黑川先生」品牌之前,我並非一開始就投入品牌經營,而是從參加日本各地展會、選品進口起步,開始代理特色商品進口台灣。最初專注於電商通路,後續拓展至實體選品店、通路合作,這段歷程累積了我對品牌經銷代理、進出口貿易、電商與物流營運、數位行銷與廣告、客戶服務的初步理解。
也正是透過這段經營經驗,我逐漸意識到:在相同的行銷成本與時間投入下,若想打造更具掌控性的事業,勢必需要主動掌握產品設計與品牌方向,於是才有了後來創立「黑川先生」幸福洗沐品牌的嘗試。
創立「黑川先生」的過程與反思
創立「黑川先生」品牌,是我人生重要的一次創業實踐。從產品設計、原料選擇,到品牌定位與通路開拓,這段歷程讓我深刻體會到「理論與實務的巨大落差」。
我們團隊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洗沐產品,堅持使用高品質原料與天然香氛,從品牌精神到使用體驗都不打折。但因資源集中在產品開發,行銷與通路策略較為薄弱,缺乏快速回應市場的彈性與系統,導致這段品牌歷程雖有成績,卻難以永續經營。
我最終選擇暫停品牌營運,保留資源,重新盤整方向。這不是結束,而是為下一次出發所做的準備。
與夥伴們共築跨境代營運事業
這段品牌經驗,讓我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創業條件與限制,也因此開啟了下一階段的事業方向:與東南亞夥伴合作,提供日本商品的跨境代營運服務。
我們歷經六年深耕,逐步打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電商與實體通路營運流程,也一度成功拓展至越南市場,可惜一場新冠疫情突襲導致越南市場瞬間冷卻,我們最終不得不結束該地區的業務。
然而,這段經歷也再次印證一件事:退出不代表失敗,懂得保留實力與轉身,才是創業者真正的底層能力。
稽核經歷成為創業養分,但也暴露限制
創業前我曾任職於兩家上市公司10多年,負責風控與稽核相關工作,身處內勤幕僚體系,專精於風險評估、內部控制、財報管理與跨部門協調等面向。這些能力,在創業初期確實為我提供了穩定的「底層思維」與決策架構。
然而,當我真正從幕僚角色踏入創業現場,也清楚意識到:幕僚人員創業的限制,遠比我當初想像得更多。
內勤/幕僚 vs 業務/技術:創業起點大不同
大多數的創業者來自業務或技術背景,他們的優勢在於「直接面對市場」的經驗,無論是掌握客戶心理、回應市場脈動,或是對產品研發的掌控力,都具備較高的即戰力。
相較之下,內勤/幕僚人員往往面臨幾項困難:
- 缺乏第一線市場感知與快速迭代經驗
- 缺乏個人品牌或業界能見度(尤其不習慣公開發聲)
- 決策習慣傾向風險控制,容易因「太謹慎」而行動遲緩
- 缺少外部銷售系統與人脈基礎(無現成業務管道)
這些問題若未正視,很容易陷入「準備很久但動不起來」、「產品很完整卻賣不出去」的典型創業困境。
給未來創業者的四個盤點建議
創業從來不是靠熱血,而是靠「準備度」。以下是我認為創業前應審慎盤點的四個關鍵環節:
認識自己:你真的適合創業嗎?
- 你是否具備能連續面對失敗的心理素質?
- 是否能獨立做決策、承擔責任?
- 是否能在沒有職位光環下,影響他人、整合資源?
創業是一場放大自我弱點的過程,沒有系統、沒有人協助時,你是否能撐得住?
盤點資源:你手上有什麼?
資金、人脈、產業資源、團隊夥伴、法務/財務知識、家人支持……每一項都是變數。
記住,創業不該從「我想做什麼」開始,而是從「我現在能做什麼」出發。
方向明確:創業題目值得投入嗎?
創業不是憑熱情選題,而是解決現實問題。你選的題目:
- 有明確市場嗎?
- 有機會規模化嗎?
- 有小成本試水溫的方式嗎?
方向比努力更重要,錯的方向只會讓你在錯誤中越走越遠。
風險邊界:什麼情況需要收手?
創業不是一場無止盡的豪賭,劃定風險邊界才是理性的專業操盤手。
真正的成功,不在於盲目地堅持到底。作為經營者,你必須對企業的「資源底線、時間底線、心理底線」有最清晰的認知與紀律。
風險邊界一旦觸及,就意味著必須執行戰略性收斂。以退為進,從來不代表放棄,而是為了確保核心戰力,為下一次更強勁的再啟動保留空間與力量。
創業者最該擁有的,是持續學習的能力
如果你問我:「創業最關鍵的能力是什麼?」
不是行銷技術、不是產品開發、不是領導統御,而是——持續學習的能力。
從幕僚人員到創業者,我重新學會了怎麼理解市場需求、怎麼建立服務流程提升峰值體驗、怎麼透過行銷技巧與人溝通、怎麼放下「完美主義」與「風險潔癖」。我學會當一個學徒,而不是假裝什麼都懂的老闆。
創業者最重要的,不是你原來有多強,而是你願不願意變強。
創業,是一場自我鍛鍊
今天的我,仍持續在跨境代營運與顧問服務領域中耕耘,也持續協助許多創業者盤點資源、調整方向。這條路沒有標準答案,但可以走得更穩、更久。
創業不是每個人都該走的路,但若你決定要走,那就先做好準備——不只準備商業計畫,更要準備面對自己。
如果你正站在人生的轉捩點,不妨讓我們協助你做一次更深入的盤點與思考。這正是我設計「創業前1對1顧問服務」的初衷——讓創業,不再靠想像,而是靠實力。
除了技能,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。能否面對孤獨、不確定、失敗、焦慮?若缺乏這種耐壓性,創業過程會讓人崩潰。
可先從小規模副業、夜間進修、參與相關社群開始,逐步累積市場觀察與實務經驗,同時測試產品或服務的可行性。
可以,但建議特別盤點自身的「推廣與銷售」資源,或考慮找業務型夥伴合作。創業初期若缺乏主動推動市場的能力,很容易卡關。
選題不看熱度,而要看是否解決明確的現實問題。建議從自己熟悉的產業、累積資源最多的領域開始,有助於早期驗證成功。
是的,資源盤點能幫你明確掌握人脈、資金、資源、專業技能等可運用條件,避免盲目投入與過度樂觀。
兩大關鍵:資金與帳務、團隊與人際。前者關乎生存,後者關乎擴張。建議創業初期就建立基本財務管理機制與信任團隊文化。
初期預算建議集中在「市場驗證」與「基本營運工具」,不建議一開始砸重金在裝潢、商標、辦公室,先活下來才是重點。
不一定。建議用「小型驗證」方式先試市場,如:預售、社群銷售、簡易官網測試。等方向確定再成立公司,有助降低風險。
設定明確的「時間線 + 資金線 +心理線」是關鍵。當成長停滯且資源消耗到風險線,應果斷調整策略或停止,避免沉沒成本效應。
當核心商業模式反覆驗證仍無法成立,且投入資源的邊際效益持續下降時,就要啟動停損計畫,避免資金與心力的浪費。
將失敗視為必經訓練,把每次挑戰都當作「升級關卡」。訂下學習目標(例如每月學一個新工具、參加一次業界分享)能有效維持成長曲線。
探索更多來自 黑川先生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